Life Term Strategies

1. Huge Gains in Long Term
- Receive significant capital gains
- by investing in corporations
- (with wide economic moat & average peers’ net margin)
- In very very long term

2. Strong Periodic Cash Flow
- Maintain self-sufficient monthly cash flow
- Through dividend, gains on derivative & short term trading
- For re-investment to item # 1 mentioned above

3. Mind for Risk Management
- Ensure strong cash position
- Maintain low risk by continue monitor, analyze & feel:
economic trend & environment,
market condition & investors emotion
corporate performance & outlook
asset allocation & direction

4. Be a holy Christian investor:
- Invest in wisdom & varies ways, but consistent & not over nor under of what the Holy Bible expects a Jesus follower should be
- Keep regular & long term spiritual growth
Continue experience God @ finance market
Aim for life transform opportunities
- Even though it may not teach Billy & Bilibala what stocks to invest nor how to make more, more & more $

1.11.2010

Transportation Issues in China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11/9/2/9/101192921.html?coluid=0&kindid=0&docid=101192921&mdate=0109080616

Bilibala: Compare between China's RAilway, Highway and Airway, good insight.

中評社北京1月9日電/元旦剛過,中國華北與東北大部分地區出現了強降雪天氣。受此影響,北方交通嚴重受阻。截至日前,共有8個省(市、區)15條高速公路、3條國道局部關閉,上千架航班或延誤或取消。奇怪的是,來自鐵路的受阻信息不多。

  上海證券報發表媒體評論人亞夫文章表示,這場大雪其實下出了中國交通建設突出的結構性問題,下出了公路與航空運輸的“嬌嫩與金貴”,下出了鐵路的優勢。尤其是在“鐵(路)、公(路)、機(場)”結構上反映出來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與環境效益問題,更值得反思。

  先來看一組數據。據國家統計局統計,1990年中國的公路里程為103萬公里,其中的500公里是首次出現的高速公路。經過20年建設,到2008年中國的公路里程迅速上升至373萬公里,翻了三番;而高速公路的建設更為驚人,里程為6萬公里,20年翻了十倍。

  再來看民航和鐵路的情況。1990年中國的民航航線里程是15萬公里,到2008年快速上升至246萬公里,20年增長16倍。而同期的鐵路 建設則非常緩慢。1978年,鐵路營業里程為5萬公里,1990年為5. 8萬公里,到2008年,鐵路營業里程則緩步增長到8萬公里。20年增長不到 40%。

  這組數據大致反映了近20年來中國鐵路、公路、航空這三大主要交通系統的建設情況與差異情況。這樣的建設布局是不是最優的選擇或次優選擇呢?不妨從經濟、環境與社會效益這三個方面來檢視一下。

  文章認為,從經濟效益看,這種“鐵、公、機”比例架構是最值得商榷的。據專業人士介紹,在中國,鐵路、公路與航空的單位運輸成本之比大致為1 比6.4比9.35。鐵路建設用地為四車道高速公路的1/2,完成單位運輸量所占土地面積為公路的1/10。能量消耗為公路的1/3。如果採用電氣技術, 鐵路運輸從北京到天津的人均耗電量只有1.5度,單位能耗僅為波音747飛機的3%。

  也就是說,這20年來,發展速度最慢的鐵路運輸,恰恰是成本最低、能效最高,土地占用最少的運輸形式。尤其是對土地的節省,其意義已超越經 濟。更不用說這三種交通形式之間,其實際運能與道路利用率和維護成本了。比如,這次大雪就有18條高速路與國道封閉,參與搶通人員多達8萬多人次、動用機 械18000多台次。在大雪面前,鐵、公、機誰更嬌嫩,立馬可判。

  從社會效益看,這種“鐵、公、機”架構同樣也值得反思。據統計,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全社會的貨源總量從1978年的24.9億噸增長到 2008年的259億噸,翻了近十倍;客運量從25.4億人次增長到287億人次,也翻了超過十倍。而鐵路運輸在與公路、航空、水運、管道等運輸媒介的競 爭中,承擔的貨運與客運量分別為36%和32.4%。

  也就是說,近30年來,投資力度最小、發展速度最慢的鐵路系統,正在承擔著超過全社會三分之一的貨運和客運業務。特別是它的服務人群,主要是 占人口比重最大的中低收入者,而高速公路上跑的轎車、航空運輸中乘坐的客人則很少有低收入者。換句話說,這些年來,用於交通建設的大量投資,更多地服務了 少數高收入群體。其社會效益如何,誠可一議。

  另外,再從環境效益看,目前的“鐵、公、機”架構對環境的影響,更值得反思。據介紹,在交通事故對環境污染的外部成本中,鐵路占1.9%,航 空占6.1%,公路占91.5%。在減排方面,鐵路運輸每公里碳排放約為汽車和飛機的1/6和1/3至1/20。而每年占總量33.6%的運輸類石油消費 中,主要都用於公路與航空運輸,不僅有大量的減排問題,更有對石油消費的可持續性問題。

  文章指出,又“嬌嫩”又“金貴”的公路與航空運輸,不僅有代價大、成本高、服務人群少的問題,還有一系列環境問題。不僅很難做到全天候服務, 而且一年中,總會有幾次“撒嬌”,為了掃雪清障,還需要大量投入。比如,這次大雪,僅在華北部分地區就已經布撒了29460噸融雪劑、104936方防滑 料、2950噸融雪鹽。這些化學物質對土壤和水環境會有什麼影響?

  由此觀察,正在加大力度實施的“鐵、公、機”建設,真需要反思一下。

No comments:

The information provided in the entire blog is not intended to provide legal, accounting, tax or specific investment advice. The information presented was obtained from sources believed to be reliable; however, I cannot represent that it is accurate or complete. I assume no responsibility for any losses, whether direct, special or consequential, that arise out of the use of this information. This information is subject to change without notice. Stock performance are not guaranteed, their prices change frequently and past performance may not be repeated. Please do your own investigation, or contact your own professional advise, before investing.